“网红大米”赴港冲击IPO 开拓“电商网红+农业”新路径
来源:杭州网     时间:2023-05-12 09:11:06

“‘网红大米’要上市了?”都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近日,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十月稻田”)递交港股招股书,引发投资者广泛讨论。作为从消费升级、大健康趋势和网红经济下冲出来的大米品牌公司,十月稻田的生意经离不开“电商网红+农业”的中枢内核。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前的最新一轮融资中,十月稻田估值已达145亿元。而此次赴港上市进程中,也可以明显感觉到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消费品牌中存在的优势与隐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东北夫妻的粮食铺 变身“电商网红”新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十月稻田创立于2005年,早期为王兵和妻子赵文君在东北经营的一家粮食加工零售店。辗转来到北京后,夫妻俩逐渐看到了电商行业的崛起,并于2011年决定创立“十月稻田”和“柴火大院”两大粮食品牌,并通过京东进行线上销售。

之后,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品牌入驻当当网、天猫、盒马以及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并陆续盘下了东北较为优质的大米生产地区。相较于传统大米种植“靠天吃饭”,十月稻田根据电商的需求数据变化及物流,主打距离收获不足一年的“新米”,且定价高端化,与传统的金龙鱼、福临门等品牌形成差异。

与此同时,深谙电商营销思路的夫妻俩积极为品牌叠加各类营销概念、联名及线上活动加持,促使其品牌的小袋装大米、糙米等产品持续登上电商主粮、杂粮销售排行榜前列。因此,这个主营传统大米、粗粮、豆类的农业品牌,先于不少炙手可热的新消费品牌递交了港股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十月稻田公司2020年至2022年收入分别为23.27亿元、35.98亿元和45.33亿元,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公司称收入增资主要得益于渠道及客户群体的策略,可以看出策略的关键是“品牌化”和“电商化”,同样体现了对客户的精准定位。

根据公司招股书统计,2022年按预包装东北大米板块的市占率看,公司已经冲上该品类排名第一的宝座,市占率为4%。这对于品牌繁复,产品同质化较高的食品零售行业而言,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黏性。

与电商平台关系紧密 十月稻田狂卷24亿融资

招股书显示,2022年,十月稻田电商自营及线下商超渠道营收占比分别仅为10.7%、15.4%,主要营收来源于将产品出售给不同电商平台,再由电商平台出售给消费者。目前,与其合作电商平台已达到29家。可以说,十月稻田不断增长的销量离不开各类电商平台的推广。

然而,单从营收数据来说,十月稻田的表现并不算理想。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年营收分别为23.27亿元、35.98亿元和45.33亿元;同期净利润为1397.4万元、-1.73亿元和-5.64亿元。从经营财务资料来看,十月稻田的“亏损”较大程度来自于融资股份的支出成本。

2021年、2022年B轮及C轮的三家投资机构分别从十月稻田获取了部分股权,其中的购入价格与当时十月稻田的估值存在落差,因此构成了较为大额的账面支出。叠加2022年公司授予创始人夫妇价值6.91亿元的股份奖励,导致公司“亏损”持续扩大。

但从产品及公司业务经营角度来看,十月稻田年营收、经营净利润增速较快。报告期内,公司经调整后经营净利润为2.46亿元、2.77亿元和3.74亿元。

靠卖大米便能年入数亿元,这一“网红”生意吸引了不少投资机构的关注。

2020年9月,品牌创立以来的首轮投资就达到了3亿元,为启承资本独家投资。2021年5月,十月稻田再次高调宣布完成金额高达14.5亿元的B轮融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加入,使得十月稻田的两轮融资金额达到了17.5亿元,创下近5年来中国基础食材领域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此时,十月稻田的估值也达到130亿元。

2022年,十月稻田还低调地完成了一次C轮融资。招股书显示,2022年MIC作价3.73亿元,收购了2.96%的十月稻田股权;2023年初,MIC又以2.86亿元收购了公司约2%的股份。

由此可以推算,十月稻田在狂卷超24亿元融资后,其2023年最新估值约为145亿元。

对于此次赴港冲击IPO,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行业前景较好,但在市场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十月稻田接下来的每一点增长都意味着更大的代价。十月稻田必须转向精细化的运营,从供应链、渠道布局到营销全方位改变过去粗放的扩张模式,在单纯扩张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的情况下找到最省力的发力点,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标签: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