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影票房陷入低谷 影业破危要拿出“杀手锏”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2-04-19 05:17:20

3月份以来,国内电影票房陷入低谷,多地影城单日售票仅为个位数,每天都有不少影院被迫停业。对此,一些影院将眼前危机归因于疫情反复,期待有关部门出台扶持政策,以解燃眉之急。

现阶段,各地纷纷为电影市场纾困出招。浙江温州、金华两市先后发文,按座位数给予影院每座每月25元的补贴。紧接着,深圳也对电影院予以支持,单个企业最高补贴60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的帮扶对电影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但是,影业也应该认识到,政策扶持虽是一剂良药,却治标不治本。对政策过分依赖并非长久之计,还会掩盖行业真正的“病根”。

从表面看,受疫情影响,宅经济兴起,短视频、网络电影等线上娱乐形式吸引了大众“注意力”,大有取代线下观影的趋势。更深层的问题是,近两年电影市场供给不足,观众观影意愿降低。2020年疫情造成大批剧组停工,今天电影市场“片荒”正是当年疫情留下的“后遗症”。目前市场储备的优质影片为了“求稳”更愿意挤国庆、春节等热门档期,平日里要么没有新片上映,要么都是“似曾相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的热情。

吸引观众重回电影院,必须拿出真正的“杀手锏”,也就是充足、优质的影片。去年国庆档,《长津湖》激活了电影市场,也带来电影市场一时的繁荣。但是,一部《长津湖》远远不够,电影院要想摆脱困境走出低迷,需要更多《长津湖》扛起票房大旗。《长津湖》对电影市场更大的意义在于提振行业信心。疫情对电影市场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上游的电影制作公司应保持战略定力,强化精品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日后电影市场复苏储备充足“弹药”。

近年来,由于行业不景气和疫情反复等风险,资本对投资影视越来越谨慎,融资难问题导致整个产业发展放缓。电影创作周期长、投入大,依靠企业自身资金难以合理高效地保障企业及电影项目的运转。电影企业要借助金融机构力量帮助自身“补血养气”。金融机构应根据电影企业特点制定专门的服务与产品,让资金主动、高效、有序地参与电影行业。

换个角度看,眼下危机对于影院来说未尝不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虽然我国银幕总数突破8万块,位居世界首位,但与高速增长的影院数量相比,近年来全国影院的场均观影人次持续下降。这也暴露出我国影院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影院过度集中造成单厅人次下降。这或将倒逼电影院线公司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院线整合,刺激市场优胜劣汰,推动院线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长远看,影院的“沉浸式”消费体验不会改变。电影院的价值不只是娱乐消费,还有满足社交需求的功能等。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行业应该化危为机,抓住电影市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研究电影市场供给与需求变化,使电影产业发展逐步走上健康轨道。

标签: 金融机构 一定程度上 有关部门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