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假货多 市场乱象何时休
来源:中国商报     时间:2021-12-30 14:56:12

编者按

黑龙江五常大米称得上远近闻名,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逐渐成为黑龙江一张闪闪发光的“金”名片。但也正因如此,为了攫取利润,一些不法商家铤而走险,销售假冒的五常大米,导致真正的五常大米出现了滞销等情况。

黑龙江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美誉,受到诸多商家和消费者的追捧。然而,目前市场上售卖的五常大米却真假难辨,价格也是参差不齐。据业内人士透露,真的五常大米产量很少,市场上流通的近九成都是假货。有关方面亟须制定专门的市场标准,从源头上为优质口粮筑起一道保护屏障。

劣币驱逐良币

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面积达5700多万亩,然而近几年稻农却因好米卖不出好价而心焦不已。望着地里的水稻,黑龙江省五常市小山子镇双兴村新立屯的稻民孙银成既喜也忧,喜的是水稻产量再创新高,忧的是市场上有太多质量较差大米冒充五常大米,真正的五常大米却卖不出好价格。

“我们18户专心种植稻花香品种水稻的稻民凑到一起,注册了五常市万日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产自销五常大米。”孙银成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近几年的大米生意做得有些吃力,市面上假冒的五常大米越来越多,因为前者价格太便宜,真的五常大米反而卖不出去。

市面上很多品牌都在销售五常大米,随便找一家大超市,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各种价位的五常大米。五常市万日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销售的张佳梅告诉记者:“市面上销售的五常大米产品只有5%-10%是真品。五常市种植水稻的面积有限,总产量在百万吨左右,产量少之又少,但全国的销量却达到上千吨、上万吨,价格也比较混乱,这令真正种五常大米的农民很是忧心。”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原所长王玉杰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对食用大米的标准较低,有些不符合优质米标准的产品也会冒充优质米挤占一部分市场空间。以五常大米为例,一亩地的出米率较低,两斤稻谷才能产出一斤大米,优质稻谷的价格在2.4元-3元/斤,若销售价格低于8元/斤,几乎不太可能是真的。

“真五常”有何优势

黑龙江省凭借寒地黑土、绿水蓝天的农业天然生态资源优势铸就了粮食先天的优秀品质,“东北大米”的招牌叫响大江南北,其中五常大米最为知名,2020年,五常大米地理标识品牌在国内唯一获得欧盟互认。

真正的五常稻花香米,之所以被誉为国内最好大米,跟它的口感、品质是分不开的。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赋予了五常稻花香大米独一无二的口感。

王玉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五常大米的优质性得益于稻花香2号品种优质和五常市特殊地理构造的独特性。五常水稻核心种植区是面向西南的一个C形盆地地貌,季风气候的暖流流过时从西南飘来,这样暖流会形成一个漩涡回流,致使活动积温比其他的地方高2-3℃,这就更有利于在4-9月达到优质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积温。受这一独特地理和气候因素影响,水稻成熟期昼夜温差加大,使果实干物质积累比其他地区更为丰富。

而随着五常大米愈加出名,黑龙江省其他优质粮食也在走红。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肖明刚告诉记者,“黑龙江省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之前,大家只知道五常大米是优质米,三江农场、泰来县那边的知名度却不高,近几年,随着黑龙江省对大米标准的提高,全省产出的大米均为二级米以上,三江农场、泰来县的大米也逐渐知名。”

亟须制定专门标准

面对目前“真五常”大米卖难的问题,张佳梅也有些无奈。张佳梅说:“希望相关部门能出台一套更为严格、门槛高一些的市场标准,让‘真五常’等品质好的大米和其他大米区分开。另外,也希望优质大米能拥有更多的销售渠道。”

要解决张佳梅的难题不能只靠“向消费者科普如何挑选大米”,更需要从源头上为如五常大米一样的优质口粮筑起一道道保护屏障。“2020年全国稻谷及小麦粮食总产量6871亿斤,人均490斤,可以说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国内不缺粮食,但缺少有标准、有严格质量监管和受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可供人放心吃的粮,这或是农业高效益的突破点。”齐齐哈尔市农业行业协会会长张海鹏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精细化的发展,农产品因使用方向不同已经自然分化出“居民食用型、蓄养饲料型和工业原料型三大主要市场消费类型,在食品安全管理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早在2016年下发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就定义了供人食用的“食用农产品”,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也下发了食用农产品生产管理指导意见。

此外,消费者也需要“放心粮店”。“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市场监管标准及方式下,农业企业精准实施国家食用农产品市场战略,达到令消费者信服的从土地到餐桌的闭环质量安全检测、供给和消费者权益维护的一整套管理体系,这将会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张海鹏表示,“国内市场亟须一个有极具公信力的食用农产品供给平台,不然再好的粮食因缺少信用支撑也会面临卖粮难等问题,消费者再有消费能力也买不到优质放心粮而出现买粮难。食用农产品(粮食)标准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产品流通模式设计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应是农产品品牌化打造和附加值提升的第一项工作,既关乎生产者的利益和发展,也关乎消费者的诉求和权益。”

食用农产品标准如何在田间地头落实?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福霖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福对记者表示,首先经过食用农产品标准的检测,农民才能种植检测后的水稻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全部采用无公害的生物肥,在食用农产品基础上严格把关,再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销售。从源头生产、销售到餐桌形成闭环模式。

哈尔滨美天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瑞程表示:“公司在五常市签约的大米生产基地实施了全流程闭环质量管理,对农药肥料、土壤指标、种植规范、田间管理、产品加工包装储运和订单回收均进行监管,产品直供深圳等多个城市的市场,深得消费者认可。实践已经证明,在市场上,食用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已做出有效区分、形成‘首选信用’效应。这正是通过品牌化质量管理、生产基地直供与专属渠道模式来实现的,在食用农产品通往消费者餐桌的路上,将种植生产、加工仓储、市场流通和消费权益四个环节实现一体化管理,以消费权益对前三个环节形成反制,由第三方独立责任服务平台来担任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色,才会最大限度保证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黑龙江省农经协会副会长戴志国也表示:“享受健康、价格适度的农产品也是消费者最大的需求,我们也希望通过食用农产品标准来维持市场秩序,真正把优质的农产品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

目前,齐齐哈尔市粮食局正在组织实施齐齐哈尔大米品牌打造,五项系统质量管理标准正在制定中。

业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的介入将推进食用农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升级和市场信用体系的提升和完善,也希望多方力量能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优质大米才能在普通超市与消费者相遇,“真李逵”自然会赶走“假李鬼”。

( 记者 马嘉)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