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长大之成长日记DAY62:《恰同学少年》诗集发布(二)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6-03 12:02:14

诗人说,诗歌是邀请影子起舞的回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只要是声音,就总能激起水花。

比如每次读诗,都积极参与的宋乐源同学一家。

这一次他们全家朗读的是宋乐源同学创作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看得出来,爸爸妈妈很重视,也很用心地在准备。

自己创作的诗歌,又和爸爸妈妈一起同台朗诵,我想这对小宋同学也是一种激励。

距离读诗会开始还有几个小时的时候,小朱同学的妈妈问,还能不能参与读诗活动。

这场读诗会的主角本来就是孩子们,虽然临时加内容,给小主持人的工作是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还是说服小主持人们克服困难,把朱同学的诗歌加了进来。

朱同学和妈妈带来了一首《祖国到底是什么》,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朱同学的朗诵。声音的处理、情感的表达,都很到位。

要知道在开场前,小朱还跑到我面前说,准备不充分,不想上台读。

在遭到我的拒绝后,硬着头皮上台的小朱同学,居然表现的这么惊艳,一反他往日的玩世不恭。

我想爱与救赎的赞歌,首先也应该是来自于一个人对自我的挑战与超越。

青春期的小孩儿,其实对于表达是充满了不安的。

我发现只要是父母站在身边,不管之前有多么不情愿的孩子,表现的都出乎意料地精彩。

必须要夸一下我们九班的父母不仅朗诵水平高,选诗的水平更高,或温暖、或感人、或励志。

比如一鸣和妈妈一起朗诵了食指的《相信未来》。

何子润同学和妈妈一起朗读了汪国真的《感谢》。

陈正和爸爸一起读了汪国真的《走向远方》。

胡博涵和妈妈一起读了他自己创作的《四月的传唱》。

在我听来,字字句句,更像是父母对孩子们的祝福,向上、向善、向美、向未来。

梁永安在《阅读、游历和爱情》中说,诗超出了我们的日常语言系统,不论语法,只说意象,利用隐喻、转喻、象征等修辞方法,让我们脱离日常生活的僵化。人的思维在日常的僵化里久了会硬化,硬化以后就会钢化,钢化以后就变得无情。而诗歌让我们超越日常,润泽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发现生活的美。

这美,是超越了生活的朴素,也是我们生存的必需。

标签:

广告

X 关闭